家具企業應善打“促銷戰”二
促銷活動變成價格戰
“家具行業差不多也快到了要靠天吃飯的時候了,因為沒有促銷活動就沒有人氣,萬一促銷活動當天刮起了狂風,下起了暴雨,前期所有的準備工作不就是泡湯了嗎?這不是明顯的有靠天吃飯的影子嗎?”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如此感嘆,“諸如骨折價,跳樓價、吐血價等等,給人感覺家具業似乎快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了。”
今年以來,到賣場走訪,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平常,幾乎每次都能見到一大堆擺在專賣店門口的易拉寶,內容八九不離十要么就是店慶,要么就是促銷活動。盡管如此,但大多數店面還是幾乎門可羅雀。
對此,行內人士把問題歸罪于價格戰,從不放過每一個節假日,清明節這樣的節日都不放過,因此促銷活動的效果只會越來越差。“每家都在促銷,不知哪一家才最實惠,似乎每個時候都能以促銷的價格買到產品,只要多走幾趟賣場,有主意的都會變成沒主意,因為搞不懂什么時候才是最低的折扣。”消費者有如此的感受,促銷活動效果差也在情理之中。在當前家具業的促銷活動中,除了賣場開業的活動還能保持一定的效果外,其他促銷活動的總是時好時壞,陰晴不定。
挖掘促銷活動的精髓
同是促銷活動,為何賣場開業與平時促銷活動會存在一定的差別呢?答案必須從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探尋。消費者熱衷于促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活動低折扣,還是有更多的贈品,抑或是希望能抽一個大獎的僥幸心理?一一對照,發現都不是。因為這一切平常節假日的促銷活動都有,甚至“零售價=材料價+人工工錢+運貨費+賣場分攤租金”都少有人問津。細細探究,還是在于開業這個“節點”上。因為賣場的開業僅有一次,“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也就是說這樣的機會異常難得,頗有點“物以稀為貴”的味道。物以稀為貴事實上就是“短缺”引起,也就是說促銷活動的精髓在于對“短缺”的人文制造和把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