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大國深陷品牌糾結二
究其原因,朱長嶺認為:一是重制造輕設計。對于中小規模的家具企業來說,原創設計固然不錯,但一旦投入生產沒有商業價值,就會對企業造成致命打擊,因此復制風四處蔓延。二是專業課題少。比如其依托的 “木材科學與技術”屬國家二級學科,每年有包括“863”、“973”在內的許多科研項目,但家具卻連開個題都困難,一直處在邊緣化的位置。建國以來,還沒一位家具業的專家、教授能拿過國家自然基金。三是家具行業人才競爭處于弱勢,同樣是大學或研究生畢業,工資比其他行業低,與同齡人相比心理落差大。
于秀蘇表示,要想扭轉這種被動,必須加大對原創設計和品牌開發的投入。比如,此前愛格、歐德森等家具形成的品牌聯盟,都在產品原創設計上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注冊了自己的專利和知識產權。另外,剛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的“華鶴”家具,在保留東方特性的同時,也實現了與世界家具業的融合,不僅形成了品牌差異性,也增加了品牌附加值。
朱長嶺也認為,進入“十二五規劃”期間,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內市場通貨膨脹,加上受上游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國內家具生產增速和出口增長預期將分別調整為15%和12%。面對這樣一個調整,家具行業必須以質量代替數量,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增加中國家具的文化內涵。同時,他建議,家具行業目前不僅沒有一級學術刊物,也沒有核心期刊。因此,在學科上也要加強基礎學科的創建工作,不斷加強家具創新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全面增強家具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推動中國家具業走出一條原創、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