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完成東南亞布局二
松下甩包袱
據悉,三洋是主動尋求白電業務買家的,原因是其洗衣機及家用電冰箱業務與松下集團的內部業務重疊,結構改革已勢在必行。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表示,三洋長期虧損,加之松下看重的主要是其電池業務,三洋的白電業務對于松下來說無足輕重。
三洋是日本老牌企業,因為近年來業績不佳,于2009年底被松下收歸麾下。當時,松下社長大坪文雄明確表示,“把三洋納入公司旗下,進一步強化集團的能源、環境事業,將有助于松下在2018年實現成為全球電子業頭號環境創新企業的目標”。
近年來,隨著家用電器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利潤率越來越低,不少企業轉而進攻新能源領域。松下在其2010年財報中又有這樣的表述:“三洋是太陽能電池板和可充電電池領域的領導者,收購三洋將拓展和加強我們原有的領域。”“能源產品作為松下集團的旗艦產品,2013年的銷售目標是8500億日元,較2010年增長3100億日元。”
另一方面,品牌和業務重組也成為松下收購三洋后的整合重點。松下在去年10月宣布計劃以原則上“在2012年春季新品中廢止三洋品牌”為目標,全面啟動業務重組進程。屆時,除亞洲等少數地區外,三洋品牌將正式退出人們的視線。在將三洋收購之后,2010年5月,三洋物流子公司被出售,同年7月,其半導體子公司也被出售。今年6月末,松下又宣布,為了消除重復事業領域,追求集團整體競爭力,并提高效率,三洋將于2011年在全球范圍內裁員超過1萬人。
從業績角度看,松下也需要對三洋業務作出調整。幾年來,“虧損”一詞經常出現在三洋的財報中。在被松下收購后,三洋依然沒有止虧。2011財年第一季度,三洋銷售額為3240億日元,同比減少22%,凈虧損140億日元。在此次與海爾簽署備忘錄時,三洋副社長本間充表示:“通過向海爾轉讓洗衣機和家用冰箱業務,我們為此次轉讓涉及的員工提供了保障他們就業的機會,并使我們的業務得以繼續發展。”有分析人士也認為,松下出售三洋的部分白電業務,是符合其戰略需要的瘦身。
場,通過在這些成熟市場的激烈競爭來提高自身實力和贏得口碑,再進入其他市場。東南亞地區在海爾的這一歷程中是重要一站,目前,海爾已分別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孟加拉、越南等國建立工廠。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海爾在大型白色家用電器市場的占有率為6.1%,再次蟬聯全球第一,同比提升一個百分點。其中,海爾在全球冰箱、洗衣機、酒柜三個細分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盡管如此,在發展迅速的東南亞市場,海爾的市場份額較低。而當年三洋、松下等日本品牌的國際化之路均是以東南亞市場為起點,它們目前在當地占據明顯優勢。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姜風認為,東南亞一直是日本國際化最重要的陣地,日本品牌在東南亞也很有影響力,近些年海爾一直在走全球化道路,但以往更多的是在海外建廠,此次并購會讓海爾在國際化道路上向前邁進一大步。他分析指出,海爾最看重的應該是三洋在海外的制造能力和渠道資源,收購三洋會給海爾開拓海外市場帶來積極的作用。
目前,三洋在日本洗衣機市場占據15%的份額,在越南電冰箱市場占據30%的份額。此樁交易最終完成后,海爾將獲得三洋在東南亞4國和日本的4個生產基地,2個研發中心,以及6個本土化營銷渠道。海爾全球品牌運營總監張鐵燕指出,收購前,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地區對于海爾來說是新興市場,收購后,海爾將憑借三洋的優勢在東南亞的新興市場實現跨越,進一步完善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