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兩大重鎮融合 陶瓷業格局巨變
最近兩年,隨著國內建筑陶瓷產業格局的巨變,"南陶北進,東陶西進",把兩個傳統藝術陶瓷產區佛山-景德鎮歷史性地拉緊到一起,人們因此有機會在近距離的比較中,辨析兩地陶瓷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佛山、景德鎮的聯系過去20多年主要在人脈上,景德鎮陶院為建筑陶瓷重鎮佛山輸送了大量的技術專才,這些人才后來有的成長為老板、企業家,并反哺景德鎮,在景德鎮投資設廠,使一度沉淪的景德鎮建筑衛生陶瓷產業重燃希望。但回到景德鎮投資的企業家們對景德鎮建筑陶瓷的復興路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并不希望建筑衛生陶瓷在景德鎮孤立地發展,而希望將建筑衛生陶瓷融入景德鎮大陶瓷的格局中,通過建筑衛生陶瓷回歸的契機,創造建筑陶瓷和日用、藝術陶瓷融合發展的局面。
那么,如何構建建筑陶瓷和日用、藝術陶瓷融合發展的大平臺?近兩年落戶景德鎮的建筑陶瓷企業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物流業不發達,物流成本高。三家主要企業現在正在探討自己聯合組建物流公司以減低物流成本。但是,即便目前進駐景德鎮的所有建筑衛生陶瓷企業聯合在一起辦一家物流公司也會"吃不飽",因為截止到2008年底,景德鎮只有建筑衛生陶瓷企業15家,生產線21條(其中仿古磚生產線8條,瓷片生產線3條,通體外墻磚生產線1條,衛生潔具生產線1條,馬賽克生產線1條,瓷質琉璃瓦生產線7條),墻地磚年總產量僅1680萬平方米,琉璃瓦總產量約3億片。何況這15家企業發展規模、層次不同,基本上不可能走到一起?真正有可能聯手打造物流平臺的還是三個主要企業"箭牌"、"特地"、"金意陶".果真如此,這個物流公司的綜合效益也就可想而知。
要打造景德鎮高效的物流平臺沒有日用藝術陶瓷的流量顯然是不行的。2008年景德鎮陶瓷工業總產值達70.2億元,同比增長67.14%,實現了新的歷史突破。但這個數字與佛山建筑陶瓷相比顯然還是非常小的。所以,要做大景德鎮的物流平臺,使之產生象佛山產區這樣的集約效應,首先還得做大日用、藝術瓷的規模,沒有產品的規模就無以產生物流的集約效應。景德鎮陶瓷要實現規模化,核心問題是解決日用瓷的藝術化和藝術瓷的大工業化生產。但日用瓷藝術化和藝術瓷規模化之后,最后還是面臨銷售渠道的拓展問題。傳統的、分散的、無序的個體銷售渠道很難滿足大批量產品的銷售,而建筑衛生陶瓷終端市場龐大的銷售網絡恰恰能發揮作用。
在泛家居行業,建筑衛生陶瓷權重第一,占采購總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建筑衛生陶瓷普遍采用專賣店經營,而且趨向于借助大展廳、豪華展廳進行情景展示、體驗式銷售。建筑衛生陶瓷渠道的獨特優勢決定它可以成為泛家居行業渠道最終的整合者,而事實上,目前泛家居行業終端渠道的融合趨勢已經十分明顯,瓷磚、潔具、五金、地板、燈飾、布藝、家具及配飾等共享陶瓷大展廳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領導型企業近年來也一直試水進入日用、藝術陶瓷生產、銷售領域。比如,歐神諾陶瓷在景德鎮注冊景德鎮元和瓷業有限公司,生產"盛景和窯"、"高第"兩個品牌的藝術瓷和日用瓷,前者定位高端,后者為大眾精品。元和瓷業還控股景德鎮一老牌企業,生產"宗元國瓷"專供國務院用瓷辦公室。元和瓷業生產的"高第" 牌精品瓷最近已經進入了歐神諾陶瓷佛山總部旗艦店,相信不久的將來"高第"牌精品瓷會逐步在其終端網絡鋪貨。
同樣,東鵬陶瓷作為領導型企業的特征,在其對日用、藝術瓷和建筑陶瓷渠道融合的探索上也充分體現出來。東鵬陶瓷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渠道價值的最大化,不僅大量生產東鵬藝術壁畫(分繪畫類、書法類、浮雕類)、東鵬陶藝燈飾等,而且成功注冊"東鵬陶藝"商標,并已在終端300個專賣店辟出地方開設"東鵬陶藝軒",軒內集合了各種精致的陶瓷工藝品,其中包括簽約藝術大師、陶藝家黃志偉、封偉民、羅育民專供的現代陶藝作品。
景德鎮陶瓷是"官窯"作品的集大成者,"石灣公仔"則是"民窯"的代表作,但兩者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做不大。而后者更加無論名氣和體量與前者還差好幾個檔次。"石灣公仔"目前年總產值才一二個億,市場天花板一直不能突破,幾被定性為扶不起的"阿斗".看來,東鵬陶瓷,這個離南風古窯一步之遙的領導企業,她在探索自己渠道價值最大化的時候,實際上也承擔了做大"石灣公仔"市場規模,傳承石灣陶瓷文化的重任。相信,未來東鵬的身后會有成批的跟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