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天國內逾20個城市將推房產限購政策
新華網長春2月17日電(記者 郎秋紅)2月16日,“京十五條”出臺,外地人在北京購房須連續繳稅5年,被稱為“最嚴限購令”。據記者統計,至2月16日,全國已有北京、上海、青島、濟南、成都、南寧、貴陽和長春8個城市出臺了貫徹“新國八條”的實施意見,推出各種版本的限購令或者升級版限購令。按照相關要求,未來幾天還會有20幾個城市密集推出限購政策。
從目前已出臺限購令的8個城市看,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嚴厲型,以北京為代表,對外地人購房的5年大限,比新國八條要求更高,與原來的限購政策相比嚴上加嚴;第二種是溫和型,對限購的時間、范圍等有所調整,如貴陽,3套房限購范圍圈定在市區人口密集、房價過高的一環內住房,濟南對二手房是否限購沒有明確規定;三是原汁原味型,如長春、南寧等,本地人限購2套房,外地人限購1套,基本拷貝了“新國八條”限購要求。
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員李曉群認為,限購政策存在差異很正常。因為全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極不平衡,各城市的購房需求、房價不同,有的應穩步發展,有的應撤資降溫,應該根據本地實際制定調控政策,體現區別化、差異化,避免一刀切。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東北區總經理王喻冬認為,限購令如果真正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執行,對房地產市場調控一定會起到明顯作用,甚至會高于房產稅的影響。“首先是成交量的影響,進而將影響價格,房價肯定會得到控制”。
“限購令早該實施了。”長春市民李楊說。為了買到中意的第一套房他奔波了一年多,“很多跟我一起排號的人都已經有了1套房,有的已經有兩三套。資源就那么多,你占了別人就少了。”
不過,在對限購令寄予厚望的同時,專家和購房者也存在兩個擔心。
一是政策時限的擔心。大多數城市限購令執行到今年年底或者期限為一年。李楊認為,時間太短,政策還未待消化就已經到期,極易“死灰復燃”。有網友表示,“如果要加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二是執行力度問題。與國家要求和百姓期待相比,各地動作有些遲緩,“新國八條”出臺20天,全國只有8個城市響應,很多地方政府仍在觀望。一些已經出臺限購令的地方政府也竭力保持“低調”,盡量減小限購政策對市場特別是百姓購房心理的影響。“地方政府的熱情肯定不及中央政府,因為房地產是許多地方的支柱產業。”王喻冬分析說,但是他相信在強大的行政壓力下,限購政策會在所有被要求實施的城市推行。
“關鍵不在于實施城市的數量而是質量。”李曉群說,這次的限購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實處,還要看地方政府的配合。
長春房地產界資深人士顧永超指出,一些地方版的“國八條”相似度很高,看起來更像“隨大流”“被制定”。比如,眼下幾個出臺實施細則的城市,房價增長的調控目標十分模糊,似乎只有貴陽的目標比較具體,“新建住房價格增幅不超過去年全國平均值”,其他城市語焉不詳。還有的城市在限購同時并未出臺二套房認定標準和流程,實際上無法操作。
“限購令是個階段性政策,主要體現出政府調控房價的決心,特別是擠出投資和投機需求的明確態度。”王喻冬說,解決房地產市場存在的根本矛盾和問題還需治本之策:一是轉變土地交易模式,如果始終價高者得,土地價格不斷上漲,房子不漲不可能;二是采取區別化的信貸政策,對開發商貸款、投資性需求從嚴,對首套房、剛需貸款放寬;三是保障房供應充足。只有從這三方面入手,才能讓房地產市場回到正常軌道。
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