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保溫材料行業大洗牌三
普華咨詢市場調查分析師吳珊就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業界多看好B1級,企業很多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在操作的。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高級顧問、上海聚氨酯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首席專家黃茂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B1級材料可以用。在外墻保溫材料防火安全性能新標準頒布之前,他建議仍然按照46號文,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燃燒性能宜為A級,且不低于B2級。
不過黃茂松也表示,建議在B2和B1級標準中,增加燃燒滴落物和電火花實驗考核標準,把B2級氧指數從26提高到28(氧指數越高表示材料越不易燃燒),以擴大B2級保溫材料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范圍,同時將燃氣煙密度和毒性試驗列入保溫參考燃燒性能的考核標準。
保溫材料既要達到防火安全指標的要求,又要達到節能指標的要求,二者不可偏廢,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黃茂松強調。
楊燕說,根據所在企業的實驗結果,氧指數在28是最好的平衡點,可以平衡市場供應量、迅速可推廣量以及防火和保溫等多項指標的可平衡性。
日前,吉林省的一個表態呼應了業界的要求。吉林省表示,考慮到該省節能改造的“暖房子”工程實際現狀,特別是自46號文施行以來,全省外保溫市場運行良好,能夠嚴格按照46號文的要求進行施工,綜合各方意見,決定在吉林省全省范圍內從嚴執行46號文的要求,對65號文中提到的在建民用建筑采用A級保溫材料的要求暫不執行。
“實際操作是另一回事”
不過,即便是B1級保溫材料,在聚氨酯領域中能做得出來的企業,也屈指可數。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市場沒有需求,企業沒有動力。
魏建輝就告訴本報記者,江蘇綠源B1級保溫材料的產能是15萬立方米,但市場上根本沒有這么大的需求。而要成本下降,就必須量產,原材料才能便宜。“目前B1級我們的成本已經比國外的便宜了50%,但是奔馳不可能賣到桑塔納的價格。”
吳珊則認為,如果要提升保溫材料的防火級別,有可能導致其他性能下降,產品配方可能就需要修改。同時添加阻燃劑后,成本也會上升。但是下游施工方對成本的承受能力很弱,為了尋求利益最大化,他們自然不會選取價格較貴的材料。
據了解,保溫材料每上升一個級別,價格就增加30%到50%。如希尼卡生產的B2級的聚氨酯材料1400元/立方米,B1級的就上升到大約1900元/立方米。
即使標準正在層層拔高,實際操作中往往又是另一回事。魏建輝說,甲方為減少資金占用,往往會讓施工方墊資去購買保溫材料,但由于建筑領域的混亂,以及層層分包,往往使得真正的施工方利潤微薄,不得不降低材料成本,最終出現設計和施工結果完全不同的狀況
材料檢測也是另一塊盲區。“過去企業都是自行在全國各地選擇檢測中心,比如我要檢測防火性能,就專門做一塊防火特別好的去檢測,要檢測吸水率,就做一塊吸水率特別好的送過去。很多小企業,則是在市場上購買別人的產品送檢。”唐達理告訴本報記者。
檢測費用過高,也阻礙了企業主動送檢的積極性。“按照46號文,B1級的檢測需要11200元,之前1997年標準只要3000多元。”唐達理說,送檢需要40天的周期,但是企業生產出來產品,不可能等待這么久才發貨,都是一邊送檢一邊施工,這也就很難保證質量。
但不容避諱的是,有機保溫材料有著致命的缺點。EPS和XPS易著火易滴溶,PU材料可自熄,但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就難以熄滅。而且PU泡沫材料著火還有煙霧大、毒性大的弊端。即便是加入了阻燃劑,當遇到大火高溫的時候,阻燃劑自己也會被燒掉,聚氨酯毒性也就被釋放了出來。
但是決定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存廢要慎重,因為幾次大火事故就燒掉一個產業,有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