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紅木家具時代提前二
在隨機采訪中,近半數以上的消費者表示,“達芬奇事件”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在購買高檔現代進口品牌家具時,需要持更為謹慎的態度!”而一些業內人士則認為,這輪“紅木搶購風”來得太突然,不少紅木家具店沒有過多的庫存可供應,實際情況遠超過預期,生產廠商有點“招架不住”了,眾多廠商定制紅木家具需要排到年底才有可能供貨。專家提供的信息顯示,紅木家具行業近年來穩定發展,僅僅從幾種名貴原材料的價格上來看,近年至少有20%以上的漲幅,紅木家具的保值升值、可傳承后代的優勢已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同。在貨幣相對貶值和通貨膨脹的預期下,這一優勢還將受到認同與追捧。
紅木家具價格居高不下
紅木家具的持續升溫,黃花梨、紫檀等傳統家具名貴木材售價不菲,連老撾紅酸枝這種以往以性價比取勝的木材,在短短兩年中價格漲幅也接近了150%。那么,紅木家具為何這么火?價格不菲的紅木家具中是否存在“泡沫成分”?對此,中國家具協會的專家認為,紅木家具價格的高昂主要由兩大因素造成:第一,因資源稀缺而材質昂貴,抬高了家具價格的門檻。例如,海南黃花梨木料的價格每市斤高達數千元。第二,紅木家具沒法實現全機械化和自動化制作,很多工序依賴于人工完成,而紅木家具行業人工成本遠遠超出其他行業。在紅木家具企業中,月薪過萬元的木工屢見不鮮,而有經驗的工頭和技術好的工人年薪幾十萬元也并不奇怪,因此,紅木家具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
理性看待市場趨熱現象
近期“達芬奇事件”催熱了紅木家具市場,部分消費者是否會因此將消費需求由現代家具向紅木家具轉變呢?專家告訴記者,“達芬奇事件”將會促使消費者會在現代風格的高端家具面前更加冷靜,去判斷價格與價值是否對等的問題。這里深層次的現象是,權威部門應當抓住當前的特殊事件,提高全民對高檔家具欣賞的價值觀與美學觀,全面普及健康、向上、科學的家居文化。
專家認為,現代風格家具與傳統風格紅木家具對應的是不同的消費需求,而現代風格家具取向更為經濟實用,其實用和功能性非常吻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因此,這一市場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中國傳統家具的價格與地位,不是由國內行業自我炒作的結果,而恰恰是西方各大藝術機構與博物館在中國大面積收購傳統家具將其作為頂級藝術收藏品,才引發了國內傳統家具行業的興盛與發展。而中國傳統家具的實際價值是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認同的,因而近期紅木家具市場的紅火,可以視作部分高端消費人群對價格與價值判斷后進行理性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