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詩地產董事長田明:冷靜中前行(2)
《中國經營報》:通過住宅產品的科技附加值實現盈利,這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是很少見的。
田明:大部分開發商是賺土地增值的錢,雖然朗詩的盈利也包含這一塊,但是朗詩主要還是通過實現住宅產品的科技附加值來盈利。所以,朗詩才可以用相對小的資源,快速發展壯大,一年上一個臺階。
《中國經營報》:我們知道朗詩正在整合各方資源準備上市。其實公眾最關心的,是上市后的朗詩還會堅持現在的綠色道路嗎?
田明:朗詩的企業理想之一就是成為一家公眾公司,所以朗詩目前已經在做一些準備。就能否堅持綠色道路的問題,朗詩追求資本更高的效率,不會走那種靠資本囤地、賺土地升值差價的盈利模式。朗詩會以產品力取勝,建造更好的綠色建筑產品。
朗詩趕上了時代和機遇,我們有理由也有信心去爭取做一個綠色的百年老店。
拒絕浮躁,穩步擴展版圖
《中國經營報》:朗詩在區域戰略布局上也做得很好,僅幾年時間就走出江蘇,開始進軍全國。朗詩對戰略布局是怎么考慮的?
田明:朗詩的區域戰略是有步驟的。第一步,是長三角的區域擴張。從2006年開始至2008年,大概兩三年的時間,基本上實現了長三角的布局。下一步是向華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長江中上游地區去分布擴張。時間表是到2013年完成全國化布局。
朗詩選擇的區域,首先是科技節能產品在當地能凸顯競爭優勢。比如說昆明暫時就不進去,因為昆明本來就是四季如春。而華南一年有10個多月,又熱又濕,朗詩產品在這兒就有競爭優勢,因為我們既能把溫度和濕度降下來,還能保證室內空氣清新舒適。
《中國經營報》:讓我們來做一個具體的比較。華南很多項目以鋪設名貴地板著稱,朗詩卻明確限制使用名貴建材,差別來源于什么?
田明:朗詩倡導綠色住宅,希望做產品時對環境的影響能夠少一些。因此我們限制使用名貴石材,絕不使用有毒和不可降解的物質;如果某些點綴之處實在沒有替代品,必須使用少量名貴木材和石材,必須經過公司最高層批準。這個差別來自于價值理念,在目標客戶的選擇上也可能因此而有所區分。
《中國經營報》: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理念呢?
田明:這與近年來中國房地產業展現出的浮躁奢華心態有關。很多企業不惜一切代價把自己的小區環境做到很好,用名貴的木材,把山里的珍稀大樹移到自己小區。其實這是對原始生態的一種破壞,名貴木材一般生長都很緩慢,很稀少。朗詩也用木材,但是盡可能的使用速生林。再比如很多企業進口國外的門,從大老遠飄洋過海地運到國內,不綠色也不低碳,其實國內就有很多好的門。我覺得過于奢華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朗詩一般都是從行業、從社會、從環境的角度去理性思考,找到一個既能夠滿足企業的發展,又能贏得客戶,并對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模式,用更加綠色的方式滿足不斷提高的居住需求。
《中國經營報》:今天您談到的理念、戰略、技術創新、運營方法,合在一起是否可以看做是朗詩模式?
田明:我不敢妄言模式。其實朗詩這6年來一直在做的,是堅持著最初的綠色地產夢想,然后一點一滴的爭取做好一些。
冷靜中前行
田明總是那么冷靜,語調平和,鮮有慷慨激昂或豪言壯語,這在官員出身的企業家中并不多見。
可能也正因為這種平靜,讓朗詩始終默默堅持自己的戰略,走差異化路線,堅持做低碳、生態節能住宅,多年來始終不渝。在熊彼特的企業創新理論中,企業創新有五方面的內容:在企業中引入一種新產品或提供一種產品的新質量;在企業中引入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或方法;開辟一個新的市場;獲得一種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給來源;實現一種新的組織方式。
對照可見,朗詩是完全符合熊彼特的創新理論的。
朗詩創業之初,適逢中國房地產業騰飛,可以說當時做什么都賺錢。但是朗詩抵御住高利潤的市場誘惑,最終選擇堅持走低碳節能建筑,這在當時實屬另類。如今低碳已成顯學,昔日的冷門,如今成為一種遠見和決斷力。
中國房地產少有能夠靠產品盈利的企業,大多是依靠地價升值來賺錢。朗詩則不然,堅持依靠產品的科技附加值以及資產快速周轉實現盈利,6年間資產翻升何止百倍。地價升值不可能永續,當房地產行業從高潮走向平和之時,將會顯示出誰是真正的強者,相信這一天并不遙遠。
當一個個豪宅大盤用奢華來迎合中國的爆發時代,朗詩率先提出不用名貴材料,這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振聾發聵的聲音!奢華、名貴、稀有固然可以取得一時之市場成功,但長此以往,名貴材料又如何能復得?某企業連車庫都用紫檀木,以至于將東南亞市場紫檀木購買一空,這種因為生長緩慢才物以稀為貴的珍奇樹種被用來充實富人的車庫,絕不是中國房地產業之福。
田明一直說,朗詩是中國房地產業的非主流。但田明肯定堅信,綠色地產之路會成為未來中國房地產的主流,只有在社會責任和企業價值間找到平衡的企業才是行業真正需要的企業。從這個角度說,朗詩是中國地產行業的顛覆者。也正因為如此,朗詩日益受到了地產行業的大佬們的重視。
朗詩用自己冷靜、堅持和成績贏得了朋友或者對手的尊重。
如今,面對諸多地產大佬紛紛進軍低碳建筑領域,朗詩則再次平靜下來,深思如此多的強大敵手,朗詩的優勢何在?朗詩如何領先行業?
朗詩只會默默地堅持和貫徹綠色戰略,正如6年來一直堅持的那樣。朗詩一如既往地從每年銷售額中拿出2%來做研發,去年銷售是50億元,研發投入了1個億。朗詩在研發上的投入比例足以讓絕大多數同行汗顏。
2008年,朗詩在上海收購了一家綜合甲級建筑設計院,以加強其在科技住宅技術方面的研發力量。此后朗詩還在華南和高校合作,專門針對當地的氣候特征,來研發相關產品。在吸收國際前沿技術方面,朗詩甚至在不久前于歐洲成立主攻研發的分公司,以整合歐洲技術和人才。
當前,樓市調控力度空前,多少地產企業苦挨寒冬等待救市。朗詩一如行業大熱時般沉穩應對。不動聲色間, 7月10日蘇州南門綠郡開盤,當日即成交75套,銷售額2億多元。
朗詩很冷靜,田明很冷靜。
在冷靜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