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企業 因為怕死才能活到現在
前段時間廣州天氣極其炎熱、惡劣,上下班間在空調與酷熱的房間來回調換,以及生活極其不規律的生活習慣,一下子就一塌糊涂地病倒了!猶記得那天,前天還是龍精虎猛的身體,感覺整個人有用不完的力氣,晚上回去加班處理各式各樣的事物到三四點的時候還是感覺好好的身體,第二天一起來就像死過一樣的身體,輕輕的微微一動都能帶來千萬個細胞的嚴重抗議,劇痛無比,從小到大基本沒有掛過鹽水、沒生過大病的我,一下子感受到一個人孤身在外打拼的艱辛與不容易,深感健康身體的重要。慢慢地自己調節了一段時間之后,同時也利用一些時間閱讀了《莊子》《易經》《老子》和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等書籍,感慨先人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的關于生死、關于處世、關于個人成長的人生智慧。只有自己在最脆弱的時候,在你最孤獨無依的時候,你才能夠明確感受自己內心對死亡的恐懼,才能深切地感覺生命的可貴,世界的美好,健康的重要。并發誓自己一定要好好活!病好后回想起過去所有事情的種種,禁不住油然而生出一句話:怕死才活到現在!
生活中目睹了很多身患絕癥的迷茫和絕望,出來工作后在社會中也目睹很多企業的由盛及衰的狀況。我結合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企業的經營實際談談企業如何實現永續經營?如何才能實現基業長青的生存之道?
對死亡的恐懼是人性根本的弱點,其實人最終的歸宿就是-死亡。正如《老子》開篇中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三國時一代梟雄曹操的詩中也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些都是對死生的深刻感悟。古人告訴我們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正確的認識死生。也就因為怕死,我們才不會去闖紅燈;因為怕死,我們才不會去殺人放火;因為怕死,我們才會與人為善,希望死后能上天堂;因為怕死,所以才督促我們保護身體、努力工作,這樣才能做到雖然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可以說因為“怕死”給了我們不斷反思和成長的機會,體味活在當下的重要。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的“那一天”什么時候會來臨。涂料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組織,當然也有“生、老、病、死”的自然過程,但涂料企業的壽命從世界范圍內看可以延續幾百年,國外和國內都有很多“老字號”。涂料企業如何從“怕死”中吸取經驗,我們首先來看看“不怕死”企業的幾種情況:
安樂等死型:這類企業往往是出生時(注冊成立)含著金磚落地,一生下來就不費力氣就有吃有喝,日子過的很好。這類企業典型的例子有依托政府機關的“類政府企業”以及一些“搬運工”式代理企業,共同的特點是所從事的工作不能積累企業的任何競爭力,完全依賴外部資源。這類企業一旦國家政策變化或產品代理權失去,就馬上完蛋。由于涂料特有的屬性,這類企業在涂料產業中并不多見,因此也可理解為含著金磚出世的涂料企業并不多,大多都是艱苦打拼過來的!
機制缺失型:沒有制度或有制度不執行,一類是完全靠“人治”的企業,一旦某人倒臺或人員大批量流失,企業就大地震。另外一類是機制僵化,治理結構缺失,導致經營績效低下,員工積極性喪失。如我國某天津著名涂料企業。
自我封閉型:這類企業的特點是自大而創新能力不強,內部裙帶關系盛行,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封閉在自己的小圈子內,自我造血功能又差。典型的企業就是那些企業內部官僚化比較嚴重的企業。(為免得罪某些企業,本文涉及到的舉例都以特點為概述,不點實名!想更深入了解的可自己查相關資料,深入了解)
狂燥亂動型:目前這類企業最多,特別是在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的時候,企業領導人都會說是“危”也是“機”,為了在別人面前表明自己的態度,不管企業適應不適應,都花大錢擴規模,增產量,企業的決策不系統,不科學,領導人靠拍腦袋決策,往往是賺了錢后就聽別人說要多元化降低經營風險,哪個方向熱門就投資哪個行業,大小產品分類上百個,各產品之間往往都是一點關聯性都沒有,產業之間形不成合力,還浪費資源,最后都死在資金鏈斷裂或管理失控上。
企業之所以會犯以上錯誤,就是因為“不怕死”或“不知死”。因為企業的“死亡”代表著經營管理的失敗、社會財富的損失,員工就得不到保障。“怕死”是活下去的必要條件,我們要利用“怕死”的心理解決企業的困境,鍛煉出企業的生存能力。
1、不斷的學習,領導帶頭學習,建設鼓勵學習、鼓勵創新的機制,建設涂料企業知識管理的平臺,使員工和公司能夠共同成長,員工不但在公司內獲得相匹配的收入,還能夠學到知識和技能,提升其職業價值;
2、持續的進行鍛煉,提升自己的內外部免疫機制和防范風險能力,具體方法就是要隨著企業的發展,持續的進行內部的流程、管理體系、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變革,使企業的管理體系能夠適應企業發展和時代發展需要;
3、善待客戶,永遠記住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盡自己的努力服務好客戶,讓他們愿意和企業打交道。同時企業內部要建設危機公關的機制,以應對突發的各種危機,有病早治或防范與未然。
人因為“怕死”,所以才能活到現在。企業因為怕死就要進行創新,不斷學習,增強體質,抵抗病魔入侵;就應該:飽時想餓時,暖時想冷時,不要以為都能活在春天的溫暖中,在嚴冬來臨時誰準備的棉衣充足,一定活的更長。借用金庸小說中周伯通的的一句話:“我打不過你,我活死你!”,企業之間最終的競爭是看誰活的長而不是一時活的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