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水器即將洗牌二
江蘇邁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是太陽能熱水器的技術和產品配套企業,公司總經理朱慶國認為,此前的20年,太陽能熱水器技術上缺乏實質性突破。
“其實太陽能熱水器要做好,門檻并不低。這個行業一度被人為做壞掉了。”江蘇華揚新能源集團董事長黃永偉認為,關鍵是市場太混亂,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產品,馬上就被小作坊克隆了。如果沒有那么多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企業,一些較大規模的企業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投入到產品研發中來,行業的轉型升級也可能來得更早。
太陽能熱水器的這一輪洗牌將淘汰掉多少家企業,目前很難準確預測,但業內普遍認為這是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清洗,付出的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難以估量。
值得警醒的是,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曲折的發展經歷并非個案。一哄而上、同質化競爭影響整個行業發展的案例,在新興行業中屢屢上演。
從改革開放之初競相引進彩電、冰箱、汽車等生產線,到近幾年各地催生出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從太陽能熱水器到新能源汽車,從風電到光伏,都沒有跳出一哄而上、遍地開花的發展模式。中科院一份報告稱,全國30個省份把新能源及相關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近百個城市把太陽能、風能作為支柱產業。風電產業、光伏產業遍地開花還在繼續,“云計算”、“物聯網”一哄而上又兇猛而來,國內已經有數十個城市宣布推出“云計算”規劃。
重復建設分散了技術和資金的投入,削弱了研發和產業化能力,產能過剩的后果不可避免。企業為應對慘烈的市場競爭自然會走向低價戰略,利潤變薄必然又影響進一步研發的能力。很多產業的發展陷入亂象叢生之際,往往都能找到起步階段的“原罪”。
據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協會有關人士透露,太陽能熱水器的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將出臺。試想,如果在這個產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就能通過強制性標準把好行業準入的關口,并加強對企業生產過程和市場的監管,也許在起步之初就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