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味不等于沒污染 新房入戶最好先體驗
2004年8月,我國首例因新房裝修造成甲醛超標致人死亡案件發生。案件中,林先生夫婦和4歲的女兒搬進新房,不到10個月,孩子就被發現得了急性白血病,兩個多月后,不治身亡。事先沒意識到裝修污染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由此而帶來的傷害真讓人追悔莫及。
面對裝飾一新的新房,每個人都希望能給自己及家庭帶來更多的幸福與快樂,而不是痛苦與災難。
沒味不等于沒污染
剛裝修完新房的白領朱小姐,她選擇的都是環保材料,購買的品牌家具也基本上沒有異味,想著很快就要脫離租房生活了,最近心情不錯。但她的同事告訴她,即使家里沒異味,也不能馬上入住,最好找有資質的權威機構進行室內空氣毒物檢測和評價,這讓她心生疑慮。
像朱小姐這樣,不少人認為,裝修后有刺鼻的味道才有污染,聞不到氣味就認為沒污染。其實并非如此,有毒有害氣體中,甲醛有刺鼻氣味,氡就無色無味。
走進裝飾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裝飾材料都打著環保的標識,但讓更多人疑惑的是自己明明選擇的都是環保型裝修材料,怎么室內檢測還會不達標呢?
據專家介紹,居室空間有一個環境容量的問題,如果環保材料使用量過多,也會使化學制劑難以迅速揮發,產生污染疊加,而導致裝修污染。像無色無味的污染源,氡,就需要經專業檢測了。
新房先體檢再入住
記者在省城的家居市場采訪中發現,室內裝飾裝修的材料大多為板材、壁紙等,而這些材料在裝修過程中恰恰會帶來污染,尤其是低檔材料更為嚴重。而家具中的板式家具所釋放的甲醛和布藝沙發噴膠帶來苯污染也是重點污染源,此外,電器也是主要污染元兇之一。科學研究表明,以上材料中含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達300多種,其中最主要、危害最大的有5種,依次是甲醛、苯、氡、氨、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
省疾控中心專家解釋說,繼煤煙型、機動車尾氣型污染后,現代人正進入以室內空氣污染為標志的第三污染時期。很多沉浸于長期裝修一新的家中長時間后,就會發覺身體有異樣,比如呼吸不適、皮膚過敏、頭暈、惡心、咳嗽等,這些都是室內裝修污染惹的禍。裝修中所產生的有毒物質甚至可引發白血病。
專家建議,在選擇裝飾材料時,比如家具最好選擇實木家具,既環保又含膠量少,污染也小;盡量不要在空間小的房間放置體積大或者大面積的家具;不要選擇與地面材料相同的家具,特別是鋪裝了復合地板和其他人造地板的家庭,盡量少選擇人造板家具。大型、復雜的裝修工程,最好通風一個月再住。對于簡單的裝修或改造來說,一定要注意多開窗、讓空氣對流,因為苯類、甲醛、氨等污染物比重比空氣大,多沉于室內底層,只有空氣對流才能把它們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