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式燈具轉入“寒冬”二
無怪乎,最近,艾克詩頓和法院的接觸“親密”起來了。因為其總經理李更勇正指揮著一場許多同行看起來“徒勞無功”的戰役:他拿出50萬元的專款來與眾多仿冒者“較真”,打起了官司。手中拿著數十本專利證書的李更勇雖然理直氣壯,但也有些無奈,他皺著眉頭說道:“單靠企業維權 ,在整個抄襲頑疾根深蒂固的行業很可能只會形成一圈漣漪,作用有限。”終端也是不堪其擾 。上海凡德照明工程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蔣峰說:“近 年來,一些同質化、低廉仿冒的歐式燈也逐步進入上海市場 ,它們做工粗糙,質量低劣,造成歐式燈價格混亂,擾亂了市場秩 序。”目前,低成本仿冒歐式燈的質量問題有材質以次充好、表面處理粗糙以及脫膠等問題。其中,脫膠問題表現得比較嚴重。不但影響了燈具的美觀度,而且還存在著安全隱患。
需要大量運營成本做支撐
“歐式燈展示,我覺得專賣店是最適合的載體。”艾克詩頓總經理李更勇道出了品牌企業一致認同的觀點 。確實,歐式燈不同于華麗璀璨的水晶燈、不同于時尚簡約的現代燈,更不能和一般的家居照明相提并論,無論是產品特質還是渠道開拓 。家居照明、水晶燈和現代燈,即使單獨展示依舊能靠自身的特色來吸引買家,而且市場接受度和目標消費群體也比較多元。相對而言,歐式燈則傾向“單純”,更依賴于情境展示來突出其品位,消費人群也均集中在中高端,以別墅和會所等為主。如果沒有上檔次的家俬 、飾品做陪襯,歐式燈的品位和文化內涵就很難得到充分詮釋。
然而,這樣的展示是需要大量的本錢來支撐的。莎菲諾燈飾總經理黃曉東告訴記者:“我覺得專賣店面積最好在500~1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的所有費用加起來大概是100萬元,如果在上海等大都市的黃金地段前期投入恐怕還要多三分之一。我現在在燈都時代廣場8樓就有一個600平方米的旗艦專賣店,每月銷售額必須達到一百多萬元,如果沒有這樣的銷量也負擔不起昂貴的租金。”燈具、家俬 、飾品可以說是拉動單店盈利的三輛馬車。而歐式燈渠道開拓方面最關鍵的另外兩點是:庫存和物流。“國內經銷商拿貨以零散為主,庫存壓力多數只能廠家來承受,少則三五百萬元,多則一兩千萬元。”艾克詩頓總經理李更勇向記者坦言。
如何突破嚴峻的現狀?
1.一品多牌:多品牌運作在行業內并不是新鮮事,在歐式燈領域也不是新鮮事,如諾克照明在運作自身品牌的時候,同時也在運作諾克·美雍品牌。但是,仿佛有著某種默契一般,不少歐式燈企業也在近年進入了多品牌運作行列。
2.立足多元:少品牌原來是某種渠道特別強大,今年也不敢“托大”,而是工程非標、專賣網店、區域散客、設計師資源整合等多元渠道發展。
3.分股聯營:原歐式燈企業生產或營銷負責人“學得”一身本領,積累了一定的人脈和資金,看準商機,常常自立門戶。胸襟廣闊的老板干脆讓出部分股權,或成立另一新品牌放心讓其操盤,實現分股聯營,既留住人才又保住老品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