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推薦:瓷磚空鼓脫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裝修中發現瓷磚有翹曲變形、色差等時有出現。而空鼓產生的原因復雜,責任難以界定,所以引起生產廠家、建筑業界以及不同領域專家學者的重視和專題探討。綜合起來,有瓷磚本身、粘結材料和粘貼施工操作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瓷磚
據陶瓷專業雜志發表的資料,瓷磚空鼓本身質量問題占空鼓投訴5%左右。
1、吸水率:陶瓷產品的吸水率是反映坯體燒結程度的重要指標。吸水率越低,其結構致密度就越高,物理化學性能(硬度、耐磨性等)就越好。但是,低吸水率的陶瓷產品與鋪貼水泥的粘結力弱于高吸水率產品,這就是瓷質磚產品(吸水率0.5%以下)更容易瓷磚空鼓脫落的原因。
2、吸濕膨脹:高吸水率(如陶質磚,吸水率大于10%)的產品鋪貼在潮濕環境中,長期吸附水分后坯體逐漸膨脹而導致與粘結水泥分離脫落。這一現象主要發生在吸濕膨脹率過大(0.06%以上)的陶質磚產品。選擇內墻磚的濕膨脹率在0.008%-0.032%之間,對于瓷磚空鼓、脫落或后期龜裂是安全的。
3、陶瓷磚背紋:背紋的形狀、深度對于粘貼的牢固程度有直接的影響。通過加密、加深背紋而增加粘貼面表面積,或者設計帶有外窄內寬的“燕尾槽”背紋,可以增加與水泥的粘結牢固度,防止瓷磚空鼓或脫落。
4、陶瓷磚背漿(磚底粉):背漿的作用是防止陶瓷磚在燒成階段與傳動輥棒黏結,但過多、過厚或面積過大而鋪貼前又未被清除的情況下,會影響與水泥漿的粘結強度。通常情況下,背漿與磚底面積的比例不宜超過50%,應沒有明顯的游離粉狀物。
5、瓷磚背面有蠟跡
拋光磚表面普遍進行了防污處理,有部分防污劑是屬于憎水性物質,處理過程中由于傳動的作用,防污劑可能有粘附到磚底的情況,降低了粘結的牢固度從而導致瓷磚空鼓脫落的發生。
二、粘結材料
據陶瓷專業雜志發表的資料,這類原因導致的投訴占瓷磚空鼓投訴的15%-20%。
1、水泥
不合格的水泥粘結強度不夠,體積安定性差,后期膨脹率過大,會導致陶瓷磚發生空鼓。
如果在鋪貼陶瓷磚時選擇了早強型水泥(帶R),由于水泥會過早地失去流動性,從而使水泥砂漿層不能和陶瓷磚完全結合,導致鋪貼一段時間后發生瓷磚空鼓脫落。
有些水泥泌水性不好,在陶瓷磚鋪貼好后,會在陶瓷和水泥層之間出現一層水膜,從而導致陶瓷磚粘結不良。
選擇水泥時應盡可能選擇大公司生產的普通水泥,最好不要選擇早強(帶R)的水泥,另外,水泥的標號也不是越高越好,32.5級的水泥即可達到陶瓷磚鋪貼的要求。
2、水泥砂漿
配比不符合要求,或水泥砂漿中的水的配比過高,會導致干燥后水份流失過大,造成瓷磚空鼓現象。
三、粘貼施工操作
據陶瓷專業雜志發表的資料,這類問題產生的投訴占空鼓投訴的75%-80%。
1、墻地面的基礎:未處理好的墻地面上殘余的壁紙、粘結劑、浮灰都有在粘結面上產生粘結不良的現象,從而導致瓷磚空鼓的產生。
2、粘結面清理:陶瓷磚在生產、搬運、貯存期間可能帶有背面浮塵、背漿或其他污跡,應用干凈的棕毛刷清洗干凈晾干后再進行鋪貼。必要時在水泥砂漿中摻入水泥重量3%~5%的108膠,使粘結的砂漿易和性及保水性較好,并有一定的緩凝作用,不但增加粘結力,也可以減少粘結層的厚度,易于保證鑲貼質量。
3、預留膨脹縫:瓷磚的線膨脹系數為3~7×10-6,約為混凝土的一半。按要求預留2-5㎜膨脹縫進行鋪貼,可以分散不同膨脹系數的結合體由冷熱溫差而引起的體積膨脹應力。不留灰縫的“密縫鋪貼”方式雖然有美觀易清潔的優點,但環境溫度變化較大特別是驟冷時容易導致瓷磚拱起脫落,尤其是大規格的陶瓷磚。
4、陶瓷磚粘結時排氣:對于大規格的陶瓷磚,如果鋪貼時底部灰漿厚薄不均勻,出現盆地狀凹陷,粘結時敲擊排氣又不充分,可能在接觸面上出現空鼓現象。
5、施工時氣候變化:秋冬天氣候干燥寒冷,水分容易流失,若不注意容易引起空鼓。施工時若晝夜溫差太大,由于膨脹系數不同,在粘結穩定期內容易產生瓷磚空鼓脫落現象。
6、陶瓷磚鋪貼穩定期(3d)內,踩踏或其他不均勻荷重都會影響粘結的牢固,導致空鼓脫落情況的發生,應該避免。
7、由于存在以上因素,大規格普通背紋的瓷質磚是不宜直接用水泥粘貼上墻的。墻體的鋪貼有干掛式、背栓式、大力膠等方法可采用。
所以在這些上,裝修中就要多注意,急時采取措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