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網提醒廣大業主,裝修得多幾個心眼
搞完裝修脫層皮。家庭裝修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面廣,過程復雜。相對于魚龍混雜的裝修市場,家庭裝修并不精通的業主們很多時候只能吃“啞巴虧”。歷時大半年,剛剛裝修完工的王女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述說了她家裝修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我們摘錄如下,意在提醒消費者共同防范。
預算低估
定金到手價格變
在客戶有了初步意向后,先弄出一份比較簡單的工程預算,總造價肯定能低得讓你滿意。預算交到客戶手里的同時,會收定金1000元。兩三天以后,一份比較詳細的預算出爐,這份預算的總造價,會比前一份高出一大截,上漲一半算是少的。客戶此時如不樂意也不強求,不過定金恕不退還。試想,剛兩三天就被弄去1000塊,你不覺得冤嗎?那好,你就踏踏實實等著挨宰吧。
步步為營
邊干邊增慢慢漲
“啊呀!上次忘了算踢腳線了!”工程當中,出現這種“意外”再普遍不過了。與之相似的,還有“忘了算窗套”、“玄關怎么沒考慮”、“這里不妨加個柜子”等等臨時出現的“疏忽”或“建議”。其實,人家早就曉得這些項目應該做,當時就是不跟你說,一旦說了,總價自然就上去了,把你嚇跑上哪賺錢去?
總價是雙方商定的,具體項目的價格,人家也會給你一份明細。而到底要花多少錢得等工程結束再說。這不,人家笑容可掬地把尺子遞到你手里了:“大哥,你自己量一下,總共有多少平方米的墻面刷了乳膠漆。”原先估計100平方米建筑面積只有160平方米墻面的,怎么成了240平方米?多出的80平方米總不能讓人家白刷吧?你就趕緊按每平方米18元再掏錢吧。
移花接木
明降暗升“送優惠”
先把價格暗漲上去,再用“優惠”的名義降下來,實際上原封沒動,要的就是讓你覺得落了實惠,其實也沒省錢。“優惠”的名目俯拾皆是:“教師節讓利”、“開業周年大酬賓”、“前50位簽協議可享受八八折”,簡直不用動腦筋就能想出一串點子,要的就是你把工程交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