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貓膩與陷阱 家居裝修四步走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中國的家裝市場也迅速興起,發展速度很快導致出現了良莠不齊的局面。小編梳理了市場上一些常見的“陷阱”及對應方法,為消費者提供參考。
選購 不要貪“小”失“大”
隨著3•15到來,家裝市場也進入每年春季商家打折狂賣季倒計時。
1元的瓷磚,3元的龍頭,10元的馬桶……在這些“低得令人頭暈”的特價商品面前,很多業主忘了周末時間有限,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結果原本定的購買計劃擱淺;零元起拍,限量特供……勁爆的促銷政策,讓有的業主忘了本想購買的品牌,而選了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格外誘人的“購買有禮”,讓有些很感性的業主直接選擇了送禮商家,而忽視了對產品質量的選擇。
為此,專家特別提醒業主,首先,業主在商家促銷戰中要有“定力”。要先看促銷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不能在“低價”面前輕易放棄自己的立場,對產品的品牌、質量等要求反而“退而求其次”,否則貪小便宜可能今后會“吃大虧”。其次,要抓重點。由于3•15期間促銷時間有限,但品牌選擇面很廣,很多特價品往往屬于品牌老式產品或僅剩幾件,業主與其浪費時間去搶購一些不需要的東西或者落個空手而歸,不如按自己制訂的計劃購買更為理性。
招工 拒絕“裝修游擊隊”
選擇正規家裝公司很關鍵。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有些馬路施工隊表面看起來很正規,其實要么會找些大公司掛靠,要么就是個空頭公司。
以廣州為例,據當地媒體報道,雖然2010年廣州市的家居裝飾投訴只有58宗,相比2009年的55宗只多了3宗,但從投訴的情況來看,工程質量的投訴比重仍然最大,特別是一些裝修游擊隊和并未取得家裝許可證的小公司,采用假冒偽劣材料、不按合同規定施工、重復計費,惡劣的甚至堵塞業主下水道、鑰匙孔,并恐嚇威脅業主,以牟取私利,有的甚至未完工已“人去樓空”。
因此要注意甄別,最好能到公司地址去實地考察,必要時可以到工商局查詢相關資質。如果最后查實這個公司并非大集團下屬公司,若該公司在工商局有正式注冊,可向工商局投訴尋求幫助。如果該公司沒有在工商局注冊,屬于非正規企業,消費者投訴無門,就只能自己承擔所有的損失了。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建議聘請第三方監理參與確保家裝質量,同時也能避免上當受騙。
合同 使用政府認可的規范合同
其實,正規裝修公司所提供的合同均為國家有關部門統一制定的合同文書,消費者應拒絕由企業自己制定或擅自改變合同中條款的文書。其次,在簽訂合同前應明白裝修工程合同的內容,如消費者對工程概況、質量要求、工程價款支付等約定的責任、義務尚不清楚,建議當場簽訂補充協議,闡明雙方權利、職責及對違約方的懲罰或解決方式等條款。三是對簽訂的合同,必須通過市場管理部門鑒定是否合法有效,一旦發生爭議,市場管理部門可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正確解決矛盾,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省錢 兩招規避“回扣”損失
作為裝修業主來說,如何規避設計師回扣帶來的損失?業內人士表示,要避開設計師或裝修公司拿“回扣”的風險并不難,參照在醫院看病的技巧就可以了。當設計師通過自己的設計意圖呈現出來之后,設計師會開出“方子”,列明需要什么色彩、款式規格和質量要求的材料,或者指明材料品牌型號,裝修業主按照這一“方子”,多到材料市場跑跑,貨比三家,包括在團購網站比較,這樣就可以拿到價格合理的材料。
還有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裝修業主買材料的時候可以自稱自己就是裝修同行,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工程需求統一采購材料。這樣一來,不需要多久,材料商就會露出自己的底價,畢竟這年頭,生意很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