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必知:怎樣避免家裝公司吃回扣?
在家庭裝修過程中,家裝公司吃回扣的現象讓不少業主煩惱不已。“由于不了解市場價格,就是在這上面吃了虧”最近,二套房買在白鷺湖別墅的周先生向記者訴苦,負責裝修的是曾經幫自己裝修第一套房子的家裝公司,沒想到“老熟人”仍令他感到很失望,家裝公司從中吃回扣,而且“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
目前家裝公司吃回扣成了業內潛規則。裝修公司的設計人員或項目經理利用為客戶導購材料的機會,從經銷商那不動聲色地收取回扣,少則為產品售價的10%,多則達40%到50%。
羊毛出在羊身上,整個交易過程中,掏錢的是業主。“一塊進價只有幾十元的瓷磚,卻能搖身變為幾百元。”一位在從事家裝業18年的曾先生表示,裝修一套主要材料十萬元左右的房子,工程項目經理可以從中吃回扣達到2萬元以上。
“遏止家裝行業潛規則,政府也應有所作為。”有行內人士認為,物價部門應該對家裝市場的諸如瓷磚、木地板、乳膠漆等主要材料進行價格調查,對其中進貨價和銷售價差額巨大、明顯存在暴利的裝修材料進行價格規范與調控。
此外,他還建議,工商部門可以和每一戶材料供應商都簽訂責任書,要求商家不得主動參與給回扣行為,一經發現嚴肅查處。
樂了材料商苦了業主
周先生告訴記者,他為了能自主選擇使用一些放心、環保的優質裝修用材,與裝修公司簽訂的協議是包工(含設計與裝修施工)不包料的形式。為了讓所選的材料與整體的裝修風格匹配,他讓裝修公司的設計人員一起去裝飾材料城選材料,本來只是想他能提點建議。可沒想到后來周先生的一個朋友也在同一個材料城買了相關的板磚、涂料、整體廚衛等材料,但價格比他買的低了很多。
設計師陳文軍介紹,目前業內拿回扣主要是家裝公司幫助消費者選購并拿到比消費者自己購買更低的折扣。例如市場上一款產品,消費者自己去談價只能談到8折,而設計師可以拿到6折,此時設計師幫消費者以7折購買到該產品,并從中提取差價。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雖然收了回扣獲了利,但也為消費者省了錢,同時材料商也增加了銷量。
但陳文軍補充,也有部分家裝公司想方設法從消費者的錢包里謀利,有的家裝公司在帶消費者購買材料時,提前電話“遙控”材料商將部分材料標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