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陶衛同質化現象;減薄瓷磚一擁而上
引言:商道。何謂商道?真正的商道應該是予商于民,義利天下。予商于民,就是把所從事的商業活動建立在為百姓和同胞提供方便,對百姓的生活真正能有所幫助或者對這個民族的傳承和延續有幫助的基礎上的。直白點就是商界要有自己的道德規范與文化根基。
縱觀陶瓷衛浴市場,反傾銷、國家一二五規劃、開源節流、節能環保、企業的優勝劣汰、人才科技的創新等等,這幾年的風風雨雨,一路走來似乎不那么平坦,然而商道之上各有得失。
近幾年我們國人的跟風同質化速度被外國人所驚訝,甚至是全世界所了解,中國國人的快速仿制風格備受爭議。客觀的說在國際大舞臺中國制造并不那么光榮。
近期的上海國際建材展,幾乎是同一時間多個商家同時推出減薄瓷磚上市。在這里我們暫不評論誰家產品最優最棒,我們說的是市場嗅覺--國人的速度,直白點就是跟風同質化。市場為何如此快速被同質化甚至是被抄襲?其實,仔細觀察和分析陶瓷衛浴出現同質化的原因,不外乎主觀和客觀兩方面,歸結為一句話,就是企業發展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市場結構變動引發主觀上對同質化的追求。
作為陶瓷衛浴的企業來說,如何避免被同質化被復制。首先,從產品結構,知識產權上處理。換句話就是產品創新做到頂尖,這樣即便被同知也只會是表面的功夫,實質核心的價值還是在,產品競爭力有絕對優勢;其次,企業的原創設計,其實這也是所有實業所注重的問題;最后,企業的科研投入與人才的引入,當今是科技創新領跑,過去以人工勞動力已是過去式,企業做到創新就要投入相應的科研技術以及人才的培養。
當然市場決定一切,在這個快速發展競爭激烈的時代,沒有敏銳的商業嗅覺氣息的商家是最終被遺棄的,只是側面了反映出當前我們的市場經濟的弱點,事實上更多的是與我們尚不嚴密的市場法規與不健全的行業機制直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