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正流行 家具網上買得起但是傷不起
如今,網上購物成為了流行的消費方式,物美價廉、方便省事讓消費者鐘愛不已。網購的范圍正在逐漸擴大,除了服裝、食品等日用產品,大件家電、家具也成為網友競相購買的產品,一些實體家具、建材專營店也紛紛建立網購平臺,擴展營銷渠道。網購家具真的可以省錢、省心、省力?在優惠、便捷的背后,消費者還需要考慮諸多因素。
買得起,價格是同類產品的2/3
據了解,網上銷售的家具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品牌專營店,實體店和網店并存,出售的家具產品價格比實體店要便宜一些,消費者可以在實體店確定實物,然后通過網上預定,商家可以提供產品的相關發票、保質卡和產品說明書。另一類則是經營沒有具體品牌的家具商鋪,這類家具通常來自于小工廠,產品樣式簡單、材料單一,在價格上也比同類產品便宜許多,但由于沒有品牌的支撐,品質難以保證,售后及相關服務不完善。
無論是有無實體店,網上店鋪都是采取低價的戰術。而低價,也是網購家具的最大優勢。一位有過網購經驗的業主張女士告訴記者,“網店家具樣式多,購買方便,而且價格是同類實體店家具的2/3,非常誘人。 ”記者在一家網店內看到一款品牌樺木框架,麻布外套的田園風格沙發,網上標注的實體店價格為4500元,而網價只有1999元,運費也只有400元,相當于實體店價格的一半。
同樣的產品,為什么網店的價格就便宜很多?據業內人士介紹,網店沒有場地、裝修、樣品、銷售人員等費用,減少了中間環節,薄利出銷。另外,有些家具屬于外銷家具,多量訂制,價格上就得到了一些優惠。
傷不起,貨不對版吃啞巴虧
錢女士裝修后在網上購買了一套沙發,價格為3062元,采用的物流配送方式,從廣州佛山運到大連物流費用花費了400元。可收到貨品后錢女士發現沙發的尺寸很大,搬不進屋。錢女士將門拆了,才保證了沙發的“入場”。在驗貨中她還發現沙發底的布料不結實,出現了破損。錢女士與商家協調換貨,被告知往返費用需要買家自付,光運費一共就要花去1200元。無奈,錢女士只能選擇自行修補。
記者在瀏覽家具網店中發現,一些店鋪并沒有提供所售產品的細節圖,而是盜用其他店鋪的圖片,消費者很難辨別產品的真偽。網購家具產品消費者經常會遇到實物與照片不符,出現色差,材質與款式不符,配送出現磨損等情況。由于網上產品價格低,消費者往往忽略了上述問題,當家具到場后,才追悔莫及。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網購商品沒有明確的條款,很多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后只能與店主私下協商解決。而家具類產品有別于服裝類等日用品,比起后者更加復雜,并不能“買了就走”,有關購買前的產品詳情,購買后的送貨、安裝都需要消費者多加注意。
記者李晶
購買提醒
部分家具、建材商品不易網購
以玻璃為主材的家具、建材:運送途中容易出現破損,不易追究原因,且大件產品價格昂貴,配件多,安裝復雜,風險較高。
瓷磚、地板:此類產品質量重、體積大,運費貴,容易損壞,且用量無法精確計算,補、退貨比較麻煩,還易出現色彩。
陶瓷、衛浴、漆面家具:運輸過程易損壞,如果外包裝不細致,非但不能保障產品的安全,其產品釉面還易被刮壞影響美觀,退換需要花費較多物流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