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未來五年至少要建1000萬㎡保障房
廣州市“十二五”規劃提交審議,城市發展格局將重點打造“一軸兩城三中心”
南都訊 在昨天開幕的廣州市第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備受關注的《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正式提交大會審議。《綱要(草案)》提出了31項主要指標,包括未來五年建設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保障房,戶籍人口控制在860萬以內等約束性指標。
2015年廣州G DP將達1.8萬億
據悉,“十二五”規劃是廣州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明確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州”為核心任務,提出了國際商貿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國家創新型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全省宜居城鄉“首善之區”五大功能目標,提出到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8萬億元,年均增長11%左右,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要達到65%以上。
在居民收入方面《綱要(草案)》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體制,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適時發放低收入群體臨時價格補貼,探索建立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最低工資標準與職工年平均工資增長同步的長效制度,加強對壟斷性、專營性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維護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按照“十二五”期間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的預期目標,到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493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20300元。
城鎮職工98%要參加醫療保險
在《綱要(草案)》的指標設計上,31項指標中民生相關指標占1/3以上,包括到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和農村農民(35周歲以上)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5%和100%,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等約束性指標。
對于外界關注的住房保障方面,《綱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設面積1000萬平方米以上,并把保障基本住房、穩定房價和加強市場監管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目標。
20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5萬億
圍繞“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政策導向,廣州對重要試驗區、先行區、示范區、開發新區、重大基地和重點項目進行了梳理,提出200多個重大項目,涉及現代產業、民營經濟、城市建設、能源保障和社會事業等各個領域。
經初步測算,這些重大項目總投資約1.5萬億元,預計“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約8000億元,有望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2.5萬億元。
城市發展格局:
“一軸兩城三中心”
在十年前的“十五”規劃中,廣州調整了城市發展空間布局,提出實施“南拓、北優、東進、西聯”戰略,此后該戰略還加入“中調”的內容。
如今廣州制定的“十二五”規劃,再次優化城市發展格局,提出重點打造“一軸兩城三中心”,構筑“一主六副多組團”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空間形態,引領城市發展全面升級。
據悉,“一條中軸線”就是城市新中軸線,以建成高品質城市核心帶為目標,加快商務金融、商貿會展、行政辦公、旅游觀光等現代綜合服務高端要素的集聚;“兩個新城”主要是東部山水新城和南沙濱海新城,東部新城依托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和增城開發區,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成為廣州東部重要的創新中心和綜合性核心城區,南沙新城以南沙港為依托,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的現代濱海新城;“三個片區中心”主要是花都新華、從化街口、增城荔城,要率先建成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現代化衛星城。
未來越秀、荔灣、海珠、天河、白云、黃埔中心六區將更加注重功能提升,減輕人口及交通負荷;而蘿崗、番禺、花都、南沙、增城、從化外圍六區(縣級市)更加注重功能拓展,承接中心城區功能重構和溢出,充分發揮新城區優化城市功能布局、促進產業聚集發展、疏解中心城區人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