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定制、整體裝修“來襲” 單品家居企業何去何從
目前家居行業,最火的莫過于“全屋定制”了。木門、衣柜、櫥柜、地板、陶瓷衛浴都要進軍大家居、全屋定制,而進軍全屋定制后還要染指裝修領域特別是整裝,因為整裝比全屋定制在消費者裝修過程中,需求更為前置,提供的服務更為全面,很顯然,大家都在爭奪消費者,在爭奪流量入口。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屋定制雖存在各種問題各種不容易,但客觀上給成品家具、單品類企業,特別是非活動類家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迫使很多企業紛紛加入定制大軍。當然也有很多堅持單品類的企業,那么家居單品企業是否有未來呢?
定制行業的反思
面對全屋定制如此如火如荼,很多業內人說將來必是定制的天下! 也有很多專家唱衰,認為術業有專攻、一個企業不可能把全屋定制做到盡善盡美,最終產品不行那等于害人害己,且隨著消費者居住空間越來越大和對生活品質的提升,對定制的需求會呈下降趨勢。
即便如此,也擋不住企業們的熱情,畢竟那是血拼市場的利器、真金白銀的較量。我們看到歐派、博洛尼、索菲亞等定制企業都是在轉型做全屋,曲美、顧家、明珠、康耐登等企業都上了定制版塊,很多企業即便是不做定制,也開始在營銷端喊可以為您定制,總之,市場有肉,必逐之。
在狂熱的背后,需要理性思考,2011年成功上市的索菲亞,在專注衣柜十余年后,在2014年牽手法國司米櫥柜,向大家居、全屋定制邁進一步,在虧損近三年后才開始盈利,歐派涉足衣柜,曲美推出定制B8系列,實力企業有品牌有渠道有人有錢尚且擴張路上并非坦途,可想而知動不動就進軍衣柜櫥柜全屋定制則是怎樣一種煉獄?
也有人說那大企業船大難調頭,小企業轉型更為靈活,道理聽起來貌似很正確,假設所有的企業都轉型定制,實力企業和小企業的較量中,從品質、資本、渠道、運營等方面看,誰更有市場?答案顯而易見。
所以本可以有機會長成一棵蒼天大樹,非要想變成一片森林,與其跟風定制,不如把單品做深做透,企業自身的基因很關鍵很重要,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自己的未來在哪里。
品牌!還是品牌
定位創始人特勞斯把品牌演繹得最為經典: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里給產品定位,確保產品在預期客戶頭腦里占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地位。
也就是說消費者是否對品牌有清晰的認知是關鍵,也就是品牌的差異性和定位,比如TATA靜音門,非同沙發的舒適,索菲亞的衣柜、奧普的浴霸、簡一大理石瓷磚、大自然的實木地板等等。這才叫搶占消費者心智。
向上的調性
品牌定位后,要不斷刺激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這其中營銷必不可少。在中國兩億中產崛起、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更加追求品味、審美和精神需求,而企業如何承載、滿足這一新的需求,這就靠品牌帶來的附加值和調性。
曲美最新推出讓愛重回客廳的主題活動,新品在滿足定制坐感的基礎上,從物質轉向精神,從坐感到情感,營銷有了人文關懷的情懷。富蘭克力推的高級定制浴室柜新品,取名為“湯顯祖的夢”,將中國戲劇鼻祖、著名的昆曲《牡丹亭》的原創者和產品結合起來,用極簡的線條傳遞古建筑的美感,營造東方韻味,滿足消費者對審美升級的需求。
數字化運營最核心
技術創新是定制的火爆的基礎,沒有軟件系統則沒有后面的個性設計、柔性生產、零庫存,其實定制最可怕的不是可以給消費者設計個性化空間,更重要的企業通過軟件系統掌握了消費者的數據,這打破了傳統企業壓貨給經銷商,消費者掌握在經銷商體系內的格局。
得消費者得天下,眾多傳統單品類企業無法實現企業和消費者之間互動,無法和消費者對話,得知其不同需求,無法通過數據化分析,做出市場策略的調整,無法與消費者產生持續的粘性,無法形成圈層效應。
閉門造車的時代已經逐漸落幕,數字化運營成為各大傳統企業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