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持續上漲對中國經濟并非是福
高房價對中國經濟并非是福。插圖/朱正非
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非常好,但現在確實碰到了一些制度的瓶頸,這個瓶頸和突破口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體制問題。
李稻葵說,地方政府要提供“超級物管”,由依靠土地出讓金變為房地產資產管理者
談中國經濟轉型,房地產是最引人關注的話題之一。昨日,在京舉行的2010年度CCTV中國經濟年度論壇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向媒體直言,每一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抓住最影響發展、最關鍵的瓶頸問題,目前的瓶頸和突破口就是當前房地產發展的體制。李稻葵建議,地方政府可從目前依靠土地出讓金的模式變為房地產資產管理者身份,房產稅就是一次嘗試。
房地產體制就是瓶頸
今天,中國經濟是不是碰到了制度的瓶頸?面對這個話題,李稻葵說,盡管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是非常好的,但現在確實碰到了一些制度的瓶頸,今天的瓶頸和突破口在什么地方呢?他認為,就是當前房地產發展的體制。
“當前房地產的發展體制不要小看,這不僅是個經濟問題、金融問題,它本身也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李稻葵說。
李稻葵昨日分析,在房地產這個產業上存在幾個問題:第一,城市化的問題。如果房地產價格持續高漲的話,農民工怎么能夠變成城市的居民?如果城市化進程大打折扣,我們未來的發展潛力肯定不能夠完全釋放出來。第二,關于收入分配。如果大家目前把高收入階層的存款都轉成了房地產,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話,實際上它夸大了、放大了收入分配,乃至于財富分配的差距,這是涉及到我們中國這個社會中等收入階層如何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根本還是在地方財政
“房地產這個產業涉及到了一個可能是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地方財政的問題。”李稻葵說,房地產的價格為什么持續高漲?房價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來源于土地出讓金,因此它本身是一個財政問題。
李稻葵擔憂地說,由于這么一個發展模式,使得現在的很多地方政府并沒有很大的興趣來控制地產價格的上漲,因為他們擔心,一旦地產價格下降或者增長放緩,土地出讓金的增長速度就會下降,土地出讓金下降,會影響地方的建設,地方建設的下降,會影響地方GDP,一系列的問題都會帶出來。
“所以房地產這個產業集中了國內經濟的種種矛盾。”李稻葵呼吁,改革就應該從房地產這個產業作為突破口,因為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改革將非常有號召力。
李稻葵說,中國的年輕人有1/4讀過大學,互聯網使得他們有了發言權,他相信這些年輕人最支持這個改革。
土地出讓轉為管理型
房地產調控在繼續,體制改革又怎樣改?李稻葵說,還得從地方財政入手。
“把地方政府從經營土地、把土地出讓獲得出讓資金然后搞開發,轉成由地方政府經營、手中長期持有房地產的資產管理型的政府。”李稻葵設想,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去融資,融資之后結合自己的土地,來開發自己的房地產,長期持有。
據介紹,按照目前中國經濟的狀況來看,長期持有這些房地產一定能夠使得地方政府獲得長期的穩固的、良性的財政收入。
同時,李稻葵認為,這種改革還需要呼吁中央政府多給地方政府一些沒有限制的、沒有約束條件的轉移支付,讓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更多地和自己社會發展需求掛鉤,而少跟當地的GDP增長掛鉤。
用房產稅造“超級物管”
李稻葵昨日還對目前關注度很高的房產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李稻葵說,房產稅這項改革應該推行,但是不要把房產稅寄予過高的期望,房產稅本身在中國經濟目前的情況下很難達到放緩房地產價格上漲的作用,因為現在房地產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是投資者。
按照他的設想,房地產產業投資者對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的預期,這個預期是以10%為單位的,而房地產的稅頂多以1%為單位,然而通過征收每年1%為上限的房地產稅,來控制老百姓每年10%以上的房地產價格上漲的預期,顯然有差距,所以不要指望房地產稅短期內能夠控制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但是我呼吁房地產稅可以推出,即使稅率很低,搞一個千分之一的稅率擴大稅基也可以,關鍵是這筆錢要交給基層政府來用。”李稻葵說,這筆錢可以由區政府直接為本地的業主提供“超級物業服務”,包括掃街、治安、水的治理、環境等更好的物業服務,并且定期向本地業主進行匯報進行溝通,通過這個方式,不僅能夠開啟納稅人和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也是中國財政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