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價格創20年新高 聯合國稱面臨糧價沖擊
[導讀]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5日發布報告稱,去年12月全球食品價格高漲,該組織編撰的食品價格指數創出了歷史新高。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阿卜杜勒—禮薩·阿巴西安警告說,世界面臨“糧價沖擊”。
本報訊 聯合國每個月都會發布一次食品價格指數。該指數衡量的不是國內零售價格,因零售價格可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補貼等。相反,該指數追蹤的是出口價格,但仍可作為衡量消費者花費的晴雨表。
上月糧價創10年新高
FAO最新發布的報告稱,去年12月,由于糖、谷物和含油種子(如花生仁、棉籽)等價格攀升拉高整體食品價格,食品價格指數已經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根據統計,糖和肉類食品的價格目前創下了歷史高點,谷物價格也逼近2008年的峰值。此外,數據還顯示,食品價格指數已經連續6個月處于上漲態勢。
阿巴西安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表示:“世界面臨糧價沖擊。”但他同時也強調,目前的形勢還沒有2008年時那么惡劣。
阿巴西安還表示,出于對阿根廷旱災、澳大利亞洪災以及北半球低溫等情況的擔憂,食品價格還可能進一步高漲。“如果阿根廷的干燥天氣演化成干旱,或是北半球的小麥作物開始出現凍死,那么食品價格還有繼續上漲的空間。”他說道。
去年,歐洲小麥價格翻倍,美國玉米價格上漲超過50%,大豆價格也上漲超過30%。阿巴西安表示,盡管一些主要糧食出口國的農作物生長條件受到挑戰,但很多發展中國家最近喜獲豐收,這使得政府和消費者還能勉強應付價格飆升帶來的困境。他舉例說,一些非洲國家近期玉米收成不錯。但是,澳大利亞目前的洪災對糖、甘蔗等商品價格的影響可能會持續3年之久。由于澳大利亞還是全球小麥第四大出口國,因此小麥價格可能也將受到影響。
或引發政治騷亂
食品價格不斷上漲,除可能會增加營養不良現象或引發政治騷亂外,還會顯著推高國內通貨膨脹率,從而有可能影響世界各國的貨幣政策。
阿巴西安稱,雖然價格高企,但像相對貧窮國家產出微薄和原油價格突然大漲等引起2008年糧食騷亂的許多因素目前并不存在,因此降低了爆發更多危機的風險。他認為,要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價格壓力,全球需要在未來的收獲季節實現大豐收。(鵬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