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仍是城市化進程“主力”
嘉賓參與“頭腦風暴”專題論壇。早報記者 徐曉林圖
2010年12月20日,在東方早報(第三屆)中國·上海地產年會上,“最具創新力職業經理人”傳媒大獎獲得者合影留念。早報記者 徐曉林圖
2011年是“十二五”第一年,上海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后世博效應”、“兩個中心”和“大虹橋”等戰略級大規劃加速、低碳經濟興起、長三角甚至更廣范圍的高鐵網絡全面鋪開、迪士尼超大型文化經濟產業啟動……房地產企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成為各界人士共同關注的話題。
昨日,東方早報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地產年會專門開設“頭腦風暴”專題論壇,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與上海地產界領軍人物就“轉型與創新”展開探討,對明年樓市發展趨勢從不同角度做出了預測。
地產業仍是“主力軍”
據悉,“十二五”期間,上海將把創意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增加“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指標。
“房地產將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轉型,引入更多低碳、環保的理念。”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稱。
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表示,任何好的商品都是通過提高生產力來達到的,提高生產力可能是一個技術的歸結,比如說現在樓房可以造到兩百層,這將改變個人的居住模式。在土地極度有限的條件下,未來開發商可以去找尋新的發展空間。
龔方雄強調,中國經濟這次面臨的轉型才剛剛開始,地產作為中國過去十年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支柱產業,通過轉型和創新,配合中國經濟的整體的結構調整,在未來的十年仍然是一個黃金十年。
“雖然地產業的整體盈利格局、經營模式可能會受到宏觀政策的短期影響,但是地產業仍將會在中國經濟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扮演主力軍角色,中國經濟未來十年持續高速的發展應該是有潛力的。”龔方雄說。
明年調控將持續
從1月到4月再到9月,從“國十一條”到“新國四條”、“國十條”,從“限貸”、“限購”到“限外”,從金融、稅收,到土地市場,政策出臺之密集,動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2010年成為了實至名歸的“調控之年”。在此背景下,樓市調控的未來走向也變得尤為引人關注。
“政策調控在未來的一年還將持續。”住宅與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房地產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轉變為總量和結構的問題,總體上應該說城鎮住房總量特別大,但是結構矛盾突出,一部分人買不起房,住房條件很困難,需要迫切解決。很多的企業正在發展,一部分企業政策寬松,它賺錢,政策趨緊,它也賺錢,資金能力很強,但也有一部分企業其實有很大的危機。
“我們今天看明年,是有幾個方面需要關注的,明年受整個宏觀貨幣政策的影響,房地產信貸方面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秦虹說。
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倪建達坦言,開發商每年都會面對不同的市場環境,每年都會有新的政策需要去適應,而房企的轉型就是不斷地適應政策,并保持比較同步的狀態,然后去創新,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產業趨勢向好
現階段,中國經濟正在轉型,積極創新,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也勢必隨之不斷變化。昨日在第三屆中國·上海地產年會現場,嘉賓們對未來市場提出了期許。
秦虹表示,明年整體的市場供應量會比今年大一些,有助于供求關系的緩和,也有助于資產準備。同時政府也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推進力度,為市場注入了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份的時候,國土資源部出臺了一項土地政策,要求開發前拿到土地之后的一年之內必須開工,三年之內必須竣工。這個政策如果繼續執行的話,對企業開工建設的力度和管理要求是很高的,這些政策有助于明年的房地產市場穩定。在銷售總量、房地產投資開發的總量不減,銷售量較好的前提下,明年的房企將面臨更好的趨勢。
對于調控政策方面上的期許,倪建達表示,希望未來管理層盡可能調節稅收體制,讓買得起房子的人少交稅,但是收入特別高的人可以交更多的稅。如果要讓房價降下來,稅負需要做適當的調整,現在最有效的方法增加土地供應。
“2011年的市場仍將是一個需求旺盛的市場,管理層仍將會出臺一些抑制性的政策,兩股力量共同作用,希望市場能夠達到平衡、和諧。”上海同策房產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益功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