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家居資訊:陶瓷衛浴行業勞動力緊缺 究竟路在何方
內外交困,陶瓷衛浴行業如何攻破堅冰?從產能過剩、產品制勝、市場營銷三個方面引出行業的思考。事實上,近幾年的CPI、PPI不斷上漲,似乎瓷磚的價格不但不漲,反而因行業競爭不斷加劇而呈下降趨勢,和當前行業形勢一樣“瓷磚市場賺快錢的時代過去了”,迎來的是微利甚至虧損的格局。
《2012》電影預言世界末日,也許失去靈驗,但全球經濟形勢擺在大家的面前,不容樂觀,行業多年前的“老板逃跑”現象似乎死灰復燃;現在,經濟寒冷不是預測,而是現實:有棉襖的人自然可以御寒,但沒有棉襖的人,體質本來就好,也未必就凍死;信心仍然很重要,總之活下來,就有明天,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中國陶瓷衛浴產業,正是擁有一大批活下來的企業,不論是何時進入的,總之把中國建筑陶瓷連續十幾年推向了世界瓷磚產量第一,進而推向世界瓷磚出口第一、人均瓷磚消費第一,接下來的目標就是世界陶瓷強國,這種趨勢勢不可擋。
2012年經濟遇冷是暫時的,預計到2013年中國領導人換屆以后就會復蘇,筆者未對本屆高峰論壇的主題予以暢述,而是從“勞動力緊缺”角度引出行業更長遠的思考,即長期困擾的勞動力供給矛盾、勞動力緊缺下的陶瓷衛浴企業出路何在?
勞動力緊缺下的陶瓷衛浴業路在何方
過去,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包括陶瓷衛浴產業得以迅猛發展,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雖然不是最大但至少是最關鍵的貢獻要素?,F在,尤其將來,勞動力紅利的大門逐步在關閉,勞動密集型的陶瓷衛浴產業必然面臨勞動力的緊缺,招工難、用工難的矛盾將長期困擾陶瓷衛浴企業,尋找出路應站在長遠戰略角度。
過去十年,中國每年流入社會的新增勞動力在1300-1400萬人之間,而現在可能不足800萬人,未來五年,可能會降至500-600萬人,比十年前減少一半以上,勞動力減少一半,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這一點都不出奇,這是三十年前國家強制性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到現在仍無任何松動的跡象,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存在影響。試問80后、90后,會有多少人擁有兩個以上的兄弟姐妹。0后、70后出生的一般都有三至四個兄弟姐妹,筆者出生在60年代,在家排行老二,就有五兄妹,有的家庭兄弟姐妹甚至更多。
現在,這減少一半的勞動力群體中,隨著幾年前國家各省市紛紛興建大學城,在普及大學教育的推動下,使社會勞動力平均文化程度大幅提高,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成為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勞動力學歷提高,勞動力結構發生巨大改變,就業觀念也就發生巨大改變,陶瓷衛浴企業的一些重體力活崗位如執磚、打包、搬運、分級、球磨等就很難招到人,加上各行各業產能不斷擴張、新的工業園不斷涌現,新上馬的企業由沿海地區延伸到西部內陸省份,還有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加大,勞動力緊缺是必然的。怎么辦?人類社會發展離不開陶瓷,只要存在需求,陶瓷行業就有生存的空間。對于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效益的企業來說,勞動力緊缺必然會是發展的瓶頸,但相對有一定規模、品牌、專業、管理等基礎的企業,仍然有較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