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CPI:物價還會漲多久?
物價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有網友戲稱,“你可以跑不贏劉翔,但是一定要跑贏CPI。”2010年11月11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十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同比上漲了4.4%,這創(chuàng)下了今年的新高。到底是哪些原因推高了CPI?未來物價還會持續(xù)走高嗎?面對物價的漲幅,我們能怎么辦?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和特邀評論員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共同評論。
4.4%,10月CPI創(chuàng)下年內新高,哪些因素推動物價抬頭?
盛來運:國外農產品價格和大宗商品的大幅上漲以及頻發(fā)的自然災害的影響超出預期
(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
一個是來自于國外農產品價格以及大宗商品漲價,價格大幅上漲對國內的影響要超出預期。第二個影響超預期是自然災害,2010年的自然災害仍然還是多發(fā),重發(fā),10月份的時候海南還在發(fā)洪災,而海南是蔬菜的一個很重要的供應基地。
周望軍:推升這一輪價格上漲的因素分別是貨幣因素、長期因素、臨時因素以及炒作的因素
(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10月份的數(shù)據公布了,我們初步分析推升這一輪價格上漲的因素主要有四個:第一,是貨幣因素,貨幣確實是發(fā)多了,這是一個世界性、普遍性的問題,這不是中國政府的問題;第二,是長期因素,我國在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過程中,社會生產資源,包括土地、勞動力和資金快速向城市流動,導致了農業(yè)、農村方面投入的資金相對較少,農副產品的價格上漲有一個長期的趨勢和合理的過程;第三,是臨時因素,就是今年以來,氣候異常,災害多發(fā)。比如蔬菜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就是因為災害影響偏重;第四,是炒作的因素,因為貨幣發(fā)多了,游資總需要找一些出路,在一些農副產品臨時的減產,供求緊張不平衡的時候進行炒作。上半年的大蒜、綠豆就是炒作的結果,近期的棉花也是炒作推高的。
黃益平: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錢發(fā)多了 我們緊縮的步伐應該更快一些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錢發(fā)多了,因為最終價格是上還是下,最終是看你的錢相對于你的產品有多少,那么2009年的新增貸款發(fā)了96000億,2010年,可能連75000億都打不住,10月份就增加了5000多億,這么多錢在市場上流通,最終它總要找一個地方,不是資產價格就是產品價格。CPI上來了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錢多了也是全球性的現(xiàn)象,但是我們國內也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中國的錢是中國央行發(fā)的,尤其是我們經濟比較平穩(wěn)了以后,是不是應該考慮緊縮的步伐應該更快一些,所以在11月10日,央行調了存款保證金比例,就是比較重要的一步。
周望軍:目前并不是價格趨于穩(wěn)定的時期
(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2010年以來,蔬菜價格確實漲了很多,2月份我去買土豆,兩個土豆就要4塊錢,價格確實是比較高的,另外,相關的糧食價格也漲了不少,1—10月份漲了12.3%。居住類價格,包括水電煤氣也有一定的上漲。農產品價格在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過程中,有一個合理的上漲過程。那么漲到什么時候,這個價格不漲或者說是基本穩(wěn)定了?就是農民進城打工與他在家養(yǎng)豬、種地所取得的收益基本相當,或者說他種地養(yǎng)豬的收益比打工時候還要高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工農產品的比價就合理了,價格就能趨于穩(wěn)定了,現(xiàn)在顯然沒有到這個過程。
市民:蔬菜的上漲幅度過快
(市民)
大白菜一個星期前才1塊錢3斤,這兩天成了6毛錢1斤,漲得太快了。
唐新德:棉花價格一路飆升
(阿克蘇阿瓦提縣豐收三場職工)
過去漲到12塊錢就算高價了,現(xiàn)在已經漲到15塊多了,長絨棉。
周望軍:工資增長或將與CPI掛鉤
(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早在幾年以前,我們國家有許多地區(qū)已經開始把工資增長幅度,把最低工資,離退休養(yǎng)老保險,和最低工資標準,還有社保標準與居民的收入掛鉤,職工的工資增長和CPI掛鉤已經開始了,我們現(xiàn)在全國有7個省已經實行這個制度。
黃益平:最重要的是要把全國的錢給控制住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漲工資當然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如果收入的增長超過這個價格的上漲,大家的日子就比較好過一點,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大家因為價格往上漲,都使勁的往上漲工資的話,下一輪的價格可能會漲得更高,因為錢越來越多了,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把全國的錢給控制住。
周望軍:價格的問題就是民生問題 價格司會從各方面來著手解決價格問題
(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這些年來我們對抑制物價的過快上漲非常重視,國務院也非常重視價格問題,因為價格的問題就是民生問題,作為價格司來講,我們可以做的事情:第一,放緩我們調整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節(jié)奏不要調那么快,幅度不要調那么高;第二,我們可以加強市場價格的監(jiān)管,加大打擊的力度;第三,我們可以積極的向各方面提出建議,包括漲工資,包括給低收入群體發(fā)放臨時補貼,或者是動用一些價格調整基金給困難群眾一些臨時的補貼,這樣能夠增加群眾對物價上漲的心理承受能力。
黃益平:最重要是給保障低收入階層提供補貼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最重要就是給保障低收入階層提供各種各樣的補貼,因為對他們來說,影響是最大的,他們收入比較低,增長比較慢,而食品在他們的消費開支中是比重比較高,漲工資這個主意比較好。至于政府能做什么?因為現(xiàn)在畢竟是一個開放的市場,漲不漲老板說了算,政府不能代表老板說都應該漲工資,因為錢最終是企業(yè)出的,當然我們有一些政府部門和國有機關是另外的一個問題。
農產品價格連連上漲,通脹預期扶搖直上,未來物價走勢如何?平抑物價還要做些什么?
張平:估計2010年總的物價指數(shù)會比3%稍微高一點
(國家發(fā)改委主任)
估計2010年總的物價水平比3%會稍微高一點,但是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麻痹,特別是對于農產品,對于老百姓日常生活天天都要發(fā)生的這些必需品,特別是食品。
周望軍:3%左右仍然符合年初確定的價格預期調控目標
(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我要糾正一個概念,2010年我們定的目標是價格預期通脹是3%左右,而不是3%。2010年的實際情況可能要比3%高一點,但仍然符合年初確定的價格預期調控目標。10月份的數(shù)據出來了,11月份數(shù)據應該還會在高運行,但12月份會有所回落,因為11月份整個的翹尾因素下降0.4個點,12月份翹尾因素下降1個百分點,那么12月份CPI的漲幅會比10月份,11月份有所降低。資產問題不同于縮水的問題,因為資產是過了這段之后,物價上漲肯定也會跟著資產價格同步上漲,甚至比普通商品漲的更快,如果手持現(xiàn)金的話,如果我們的存款利率比物價要低的話,那就可能是貶值的,放在銀行吃利息的話,肯定是要受損失的。
黃益平:通脹的勢頭不斷地上揚 市場風險也在不斷加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我比較擔心現(xiàn)在通脹的勢頭,比如我們一般同比是跟去年同期比,但如果跟上一個月比,8月份、9月份到10月份,其實一直都在加速,也就是說最近的價格上升的速度是在加快,今后幾個月會不會還會很快的下來,有一些結構性的因素和氣侯的因素,總體上來說,我比較擔心,錢發(fā)這么多了,也許2010年12月份控制住了,2011年的問題是不是會更大?這完全取決于我們的經濟狀況怎么樣,還有央行的貨幣政策會不會做相對更快一些的調整。現(xiàn)在最火的就是新興市場的股票和投資產品,包括一些大宗商品,但如果是個人做投資,那么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也許有一輪上漲,但是風險也很大,如果把錢都砸進去了,也許過一段時反而損失更大。
湯敏:CPI走高主要是食品拉動 勿過度打壓正常的農產品價格上漲
(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CPI走高主要是食品拉動,食品價格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對農民增收有益。我建議對城市低收入人群給予生活補助,不讓他們受損失過大;要采取偏緊的貨幣政策,防止“熱錢”大量涌入;對于投機性炒作活動要給予控制和打壓,不要過度打壓正常的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因為這是農民收入增長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張曉晶:2011年的物價呈上揚的態(tài)勢 建議政府控制貨幣投放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2011年的物價基本上是個上揚的態(tài)勢,因為貨幣投放之后的影響在短期內是很難消除的。建議采用貨幣政策正常化,包括匯率正常化的方式。最核心的問題是政府要控制貨幣投放量,加強控制信貸總量,不排除采取加息的手段。
李鐵崗:政府應引導百姓合理看待當前物價形勢 避免民眾盲目跟隨錯誤信息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當前,政府除了繼續(xù)明確措施、保障生產、增強供給信心之外,還有必要組織摸底調研,分析、研判當前經濟形勢,發(fā)出理性聲音,引導百姓合理看待當前物價形勢,科學引導社會輿論、理性對待通脹預期,增強百姓的通脹容忍能力,避免民眾盲目跟隨錯誤信息。
黃益平:老百姓要多賺錢和學會投資來應對物價上漲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對于擔心和關注物價上漲的百姓,我有兩點建議,但建議比較容易,做起來比較難,第一就是要多賺錢,第二就是要學會投資。
周望軍:大家應理性的消費 政府不會坐視物價失控
(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我對消費者建議,大家還是理性的消費,關于物價上漲,政府肯定會采取措施,不會坐視物價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