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古建知識點滴嗎?
好家網:斗口是中國清代建筑設計的基本模數,又稱為“口數”或“口份”,祥見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斗口”原指清式平身科的坐斗中承托昂、翹的卯口尺寸,卯口的寬度一般就是口材方料的寬度。清代以斗口尺度作為設計的基本模數,因此斗口就成為了建筑模數單位量。此種設計方法又被稱為“斗口制”。
清代以“足材”為材厚的二倍,斗口每拽架(每跳)為三斗口,每踩高為二斗口,全為整數。斗口值是宋代建筑材份中份值的十倍,計算簡便。清制的斗口從一寸到六寸共分十一個等級,級差均為半寸。(一等6寸、二等5寸半、三等5寸、四等4寸半、……十等1寸半、十一等1寸)不過一至四等的大型斗口在現存建筑實物中尚未見到,十等和十一等的小型斗口一般僅在牌樓和琉璃門才能見到。常用的“斗口”為六至八等(三寸半至二寸半)。所以清代建筑用材普遍比宋代建筑偏小,這是清代建筑斗口制的一個顯著特點。
房屋的步架和進深又緊密相關,是建筑規模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清代建筑設計中,首先要明確檁數(在清工
部《工程做法則例》中對幾檁廡殿頂或歇山頂又明確規定),再根據步架確定椽徑(椽徑為1.5斗口)和柱徑(檐柱直徑為6斗),然后求出斗口,則其他尺度都可依此推算。
面闊尺度可按斗口的攢當計,清代一般殿閣的明間斗口為六攢,翹昂斗口每攢間距11斗口,于是明間面闊即為7×11斗口=77斗口(一斗二升交麻葉和一斗三升的攢當為 8斗口)。次間斗口依次遞減。進深按通面闊的 5/8,并核正攢當,定出確切尺度。在房屋高度方面,檐柱高為60斗口(或從地面至螞蚱頭下皮為70斗口),于是檐部尺寸即可確定。再按舉架坡度定出側樣,梁架部位均有依據。
至于每個構件的尺寸,小至升斗,大至梁枋,均按口份確定。有些構件雖然以柱徑計算(如柱頂厚為一個柱徑,古鏡高為1/5柱徑,上檻為1/2柱徑等),由于檐柱徑為 6斗口,金柱徑為6.6斗口,實際上一切尺度均與斗口尺寸有比例的關系。
更多咨詢請百度:好家網
上一篇:
您了解這些涂料基礎知識么?
免責聲明:好家網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網友投稿,為使訪客獲取更豐富的信息,本網站只負責收集整理并展示,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明其信息的真實性。
相關推薦